软件建设验收通常需要以下内容和步骤:
验收申请
承建单位需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交正式的验收申请。
验收准备
开发商资料收集,包括项目开发计划文档、软件需求说明书、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、总体设计说明书等。
验收内容
软件功能验收标准,确认软件功能需求是否满足,包括各功能模块是否正常运行,与用户界面的符合程度等。
用户界面验收标准,检查用户界面是否符合设计图,满足客户端操作习惯。
性能验收标准,评估软件系统是否满足客户要求的运行速度、存储大小及性能稳定性等。
可维护性验收标准,检查软件的可维护性是否满足客户需求,以及维护和更新软件是否方便。
可运行性验收标准,确认软件是否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环境下正常运行,以及与客户端硬件等设备的兼容性。
文档验收标准,检查软件是否提供与功能需求相符的文档,如使用手册、技术文件、安装说明书等。
测试报告验收标准,确认软件是否提供详细的测试报告,且测试内容是否满足客户要求。
验收实施
验收过程中需要对关键过程进行记录,记录验收委员会提出的所有问题与建议,以及建设单位、监理单位及承建单位的解答和评价。
系统移交阶段的监理重点是确保文档及软件的完整性和版本一致性。
验收材料清单
填写软件产品登记测试登记表。
产品测试功能表。
验收标准设定
验收标准通常依据项目需求文档和合同约定的功能清单、性能指标等内容进行设定,确保项目完成的衡量指标明确。
验收流程规划
包括需求核对、功能测试、性能测试、用户验收等步骤,确保每个功能模块运行稳定,系统可靠性高。
验收方法
通常包括静态检查和动态测试两部分,静态检查是对文档、代码、设计方案的详细检查,动态测试则在实际运行中检验系统的功能和性能。
验收报告编制
验收报告是项目交付的重要文档,需涵盖测试结果、问题清单、用户反馈及最终验收结论等内容,确保验收结果的透明性和公正性。
其他相关测试
根据客户需求,可能还需要进行系统安全性测试、兼容性测试、可安装性和可恢复性测试等。
通过以上步骤和内容的执行,可以确保软件建设验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,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