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FI,全称为 可扩展固件接口(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),是 英特尔推出的一种在电脑系统中替代BIOS的升级方案。它以小型磁盘分区的形式存放在硬盘上,而非BIOS的FLASH里面。与BIOS相比,EFI提供了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好的兼容性,支持更大的内存和更复杂的硬件配置。
EFI的主要特点
模块化设计:
EFI采用模块化设计,使用高级语言(主要是C语言)构建,便于扩展和维护。
硬件识别:
EFI在启动过程中直接利用加载EFI驱动的方式识别系统硬件并完成硬件初始化,摒弃了传统BIOS读取中断执行的方式。
支持大容量内存:
EFI能够支持更大的内存,解决了BIOS在处理大容量内存时的局限性。
兼容性:
虽然AMD平台对EFI的支持较少,但高端旗舰产品如A75支持EFI。MacOS可以装在带UEFI的电脑上,但需要苹果机的SMC部件,一般PC没有这个。
EFI与UEFI的关系
UEFI,全称为 统一的可扩展固件接口(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),是EFI的升级版。UEFI在EFI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功能,如更安全的启动过程、更大的文件系统支持等。现代电脑普遍采用UEFI启动,而早期的过渡电脑则使用EFI启动。
EFI系统分区(ESP)
EFI系统分区(EFI System Partition,ESP)是数据存储介质中的一个分区,通常用于硬盘或固态硬盘。当电脑通电启动时,UEFI会读取ESP来安装操作系统和各种实用工具。ESP需要格式化成FAT文件系统并且挂载至UEFI指定的位置。
总结
EFI是一种新型的固件接口,旨在替代传统的BIOS,提供更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。它以小型磁盘分区的形式存放在硬盘上,支持更大的内存和更复杂的硬件配置。虽然AMD平台对EFI的支持较少,但高端产品如A75支持EFI。现代电脑普遍采用UEFI启动,而EFI系统分区(ESP)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